民初時期的閻錫山:民國元年至十六年

點閱:1

其他題名:Yen Hsi-shan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China(1912-1927AD) 民國元年至十六年

作者:曾華璧著

出版年:1981

出版社: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出版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發行

出版地:臺北市

集叢名: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 文史叢刊:57

格式:PDF,JPG

頁數:224

分類:歷史  

附註:英文題名: Yen Hsi-shan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China (1912-1927AD)

書籍難度(SR):791

適讀年齡:高於十二年級

SR值是什麼?
計次服務,採購之總點數已全數用完,目前僅提供試閱。

內容簡介

辛亥革命成功以後,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時期,北伐統一以前,北京政權主要操縱在北洋軍閥之手,北洋軍閥除了與南方軍政府對立外,自身也分裂成皖系、直系、奉系、國民軍系等,競相爭奪北京政權。彼時,由於封建思想尚未泯滅,民主思想發展普遍遭到阻遏,又因缺乏正確的政治主義,因此對於軍閥只重權利爭奪的情形,無法妥善疏導。閻錫山為同盟會會員,並非北洋嫡系出身,但自革命成功以後,出任山西都督,以山西為根據地,至北伐統一全國前,始終屹立於山西,因其對北京政治並不熱中,被稱為孤立主義者,又因其政治立場多變,被認為是一機會主義者,然北洋時期閻並非政治上的顯赫人物。北伐以後,閻錫山始與中央政局發生密切關聯,其政治角色才開始備受國人矚目。然閻錫山在山西省長任內,致力於地方建設,使山西成為全國模範省,非各軍閥所能望其項背。惟閻錫山以革命黨人出身,如何能在北洋勢力傾軋中安然不倒?其與各派系間、民初政局間的關係,以及建設山西的成就與特色都是本文所欲探究之處。

本文計六章,第一、二章敘述閻錫山參加革命與袁世凱當政時的政治立場;第三、四、五章討論閻錫山在軍閥時期的應對態度,及其與段祺瑞、吳佩孚、馮玉祥等人的分合關係;第六章研究北洋時期的山西建設。

作者簡介

曾華璧

臺灣大學68學年度歷史研究所畢業。本論文由李守孔教授指導。

  • 自序
  • 緒論
  • 結 論
  • 徵引與參考書目